华为“杀”出重围!这座万亿城市,要翻身了

原标题:华为“杀”出重围  !杀这座万亿城市,要翻身了要翻身了

一个产业的出重城市沉浮 ,足以决定许多城市的围座万亿命运。

01

华为杀出重围,杀谁是要翻身了最大受益城市?

自研的麒麟 9000S 芯片 ,7nm 先进制程工艺,出重城市全球首款搭载双星卫星通信的围座万亿手机,让华为再次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焦点 。杀

据悉 ,要翻身了华为将今年手机出货量从年初的出重城市 3000 万部上调至 3800 万部,再进一步上调到4000万部以上,围座万亿且已启动全面回归全球手机市场的杀通盘计划 。

这一数字 ,要翻身了虽与巅峰时期的出重城市2亿多台仍旧相距甚远 ,但核心科技的突破 ,意味着华为正在摆脱被“卡脖子”的命运,告别最难时刻。

一时之间,“遥遥领先”开始刷屏 ,这句来自华为的自我夸奖之词 ,终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。

华为重振,与其产业链深度捆绑的众多城市,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 。

华为业务遍布全国,但产业布局最广 、生产规模最大 、影响最为突出的有两个 :深圳和东莞。

众所周知 ,深圳为华为总部所在地。华为之于深圳,不单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,还是全国研发投入最高的科技龙头 。

东莞 ,则是华为终端总部所在地  ,也是华为手机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,更是东莞跻身“中国手机制造第一城”的重要支撑之一 。

东莞一个城市智能手机的产量  ,超过了河南 、四川、重庆等电子产业大省 ,高峰时期 ,更是超过河南 、四川两大省份的总和 。

过去几年 ,华为遭遇制裁 ,手机销量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  ,进而影响到东莞的手机制造业,导致GDP增速不及预期 。

展开全文

如今,华为一旦重返巅峰,作为最大生产基地的东莞,自然将成为最大受益者,GDP有望迎来强劲反弹 。

02

近段时间 ,东莞因经济失速而备受争议。

今年上半年,东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为5262.10亿元,同比增长1.5%。

这一增速,在广东21个设区市中垫底 ,不仅跑输粤东西北所有地市 ,而且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。

究其原因,手机制造业的波动、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冲击 ,成了难以绕开的两大因素 。

说起东莞,万亿GDP城市和千万人口大市 ,“双万”标签极其闪耀 。

然而,东莞最引以为傲的并非经济总量 ,而是工业和外贸,双双跻身十强之列 ,远超其GDP在全国城市中的位次和分量。

中国十大工业城市,珠三角一地就占据4席,而东莞正是其中之一。

2022年,东莞工业总产值超过2.5万亿元 ,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244亿元,位列全国第9,远超成都、杭州、武汉等强二线城市。

与深圳 、上海、苏州等城市 ,东莞更“工业” 。东莞2022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% ,在主要城市中为例第一。

电子信息产业 ,正是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,占工业比重超过1/3 ,而手机制造业又是其中最大的主力所在。

正因为这一点 ,早在2021年 ,东莞智能移动产业集群 ,就跻身首批工信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“国家队”名单。

作为全球竞争最激烈 、产业博弈最白热化的领域,手机制造受到全球地缘变局、产业格局的影响,难免会导致经济呈现波动。

与工业相比  ,东莞在全球外贸尤其是出口中的地位 ,更为凸显。

中国十大外贸城市  ,珠三角占据3席  ,东莞更是位列前5,仅次于上海 、深圳、北京和苏州。

外贸体量之大 ,让东莞成了我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万亿城市 。

来源 :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年

数据显示,2022年 ,东莞外贸总额1.39万亿 ,而其GDP总量为1.12万亿,外贸依存度高达124.3%,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。

与之对比,作为外贸第一大市的上海,依存度仅为93.8% ,而省会广州的外贸依存度仅为38% 。

显然,在全球化时代,外贸城市无往而不利 ,“东莞堵车 ,世界缺货”正是其巅峰时代的见证 。

面对逆全球化、全球产业大转移 、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,外贸城市也会首当其冲。

03

高峰时期,东莞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1/4。

全球6大手机厂商 ,3个总部位于东莞 ,除了华为,还有OPPO和vivo。

Oppo和vivo都是东莞的本土企业 ,而华为早在2009年就在东莞设立了南方工厂,2018年更是将终端总部从深圳迁往东莞松山湖,最终带动东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。

华为终端总部 ,为何选择落户东莞?

一方面源于深圳土地成本日益高企,不只是华为 ,大量电子信息类企业从深圳迁往周边的东莞、惠州乃至东南亚等地 。

另一方面,东莞本身拥有相对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,拥有2000多家上下游企业,规模效应最为突出 。

无论如何,华为终端总部落户,被视为都市圈内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,也成了深莞同城化的标志性时刻之一。

华为落户 ,一度带动东莞工业产值的狂飙 ,助力东莞迅速迈入万亿GDP城市 。

然而 ,随着大国博弈日益白热化,华为遭遇制裁,手机销量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 ,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东莞的经济增长。

根据历年统计公报,2019年东莞手机产量超过4亿部,但自此开始一路下降,到2022年萎缩到1.97亿部。

手机产量出现腰斩 ,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难免承压 。

即使如此,东莞仍旧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地。

2022年 ,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673.4亿元 ,规上工业总产值9470.2亿元,营收规模破万亿,产业规模仅次于深圳和苏州。

而根据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布的2023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,东莞智能移动终端集群位列全国第四 ,仅次于深圳新一代电子信息通讯集群 、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、上海集成电路集群。

根据规划,到2025年,东莞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规上总产值1.2万亿元,其中智能终端产业规上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。

只要华为终端强势复苏 ,这一目标对于东莞唾手可得  。

04

“世界工厂” ,既是荣耀 ,也隐藏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。

自改革开放以来,东莞就以外贸产业见长 ,走出了一条借助外贸支撑产业升级之路  。

早期的东莞,只是一个农业县,借助“前店后厂”模式下,以“三来一补”模式为起点 ,逐步成长为“世界工厂”。

根据国民经略创始人凯风在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一书中所分析的  ,得益于工业和外贸的狂飙突进  ,县域的体量早已无法适应发展需求。

1986年 ,东莞晋级为县级市 ,两年后再次升格为地级市  ,也是目前仅有的4个不设区县的“直筒子市”之一。

当时的东莞,与南海 、顺德 、中山合称“广东四小虎”,以对应由中国香港 、中国台湾、韩国  、新加坡形成的“亚洲四小龙”。

彼时的东莞  ,以电子、玩具、服饰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色,虽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,但高峰时期 ,全球1/3的玩具都产自于此 ,“东莞堵车 、世界缺货”的说法不胫而走。

然而 ,过度依赖外贸,而加工贸易处于产业中低端,让东莞在历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中都备受冲击 。

于是  ,2008年前后,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“腾笼换鸟”。借助这一机遇,东莞完成了从中低端加工业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。

经过10多年的培育,如今的东莞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 、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 、纺织、造纸  、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。

在广东省发布的十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新兴产业中 ,东莞共有5个核心产业 、14个重点产业上榜 ,总量仅次于广州 、深圳和佛山 。

这些产业中 ,纺织 、服装、造纸 、家具等传统产业,由于市场竞争相对充分,且受制于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影响 ,产业转移的压力最大,外贸订单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 。

与之对比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,才是东莞未来发力的关键 ,也是产业护城河所在 。

05

广深港澳之间左右逢源 ,曾经是东莞崛起的关键所在 。

当年,大量来自港澳的资金 ,涌入东莞,给这座农业县城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 ,带动东莞成为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市  。

如今,随着珠三角崛起为世界级的制造高地 ,地处广深港澳之间的东莞 ,区位优势更为独特。

在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,东莞是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绕不开的存在 ,也是广深港澳科技走廊的重要承载者之一,更享受到广州都市圈、深圳都市圈两大一线都市圈的共同辐射。

事实上 ,在广深港澳之外  ,东莞还被赋予“两岸创新合作发展”的重任。

日前,国务院批复同意出台实施《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》,将东莞打造成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、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、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 、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。

正如《东南大省 ,再次被委以重任》一文所言,两岸合作,一向以福建为主体 ,为何相距较远的东莞 ,拔得了头筹?

事实上 ,东莞不仅是港澳投资的重要目的地,也是“台商”大本营之一。

目前东莞在营台资企业超3800家 ,占外资比重近三成;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05.9亿美元,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。

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和科技博弈,东莞能否利用粤港澳大湾区、港澳台投资高地、深圳都市圈成员 、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多重优势,再创辉煌 ,值得关注。

过去40多年来 ,东莞创造了从一个普通农业县 ,晋级为万亿GDP城市的增长奇迹 。

未来 ,东莞还能创造多大的发展奇迹 ,我们拭目以待 。

本文转载自国民经略 ,作者凯风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