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后00后兴起“结婚登报潮”:纸质版的浪漫,网订最低百多元
6月29日 ,后后“原来结婚也可以登报”话题登上某社交平台热搜。兴起不少人晒出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结婚启事,仪式感满满,登报的浪订最低百多元也收获了不少网友的潮纸祝福。上游新闻(报料邮箱baoliaosy@163.com)记者采访发现,质版结婚登报 ,漫网这一具有年代感的后后形式 ,近段时间逐渐在95后、兴起00后中流行开来。结婚
随着时代的登报的浪订最低百多元发展进步 ,要刊登结婚启事,潮纸已经不需要本人去报刊单位或者打电话,质版网上下单即可 ,漫网视报刊类型、后后字数多少、版面大小,刊登费用在百多元到上万元不等。经审核完成,即可刊登。
00后结婚晒登报启事 :仪式感满满
6月19日 ,00后女生小林晒出与伴侣领证消息的同时,还晒出了在海峡都市报公告栏刊登的结婚启事。“为纪念这个特殊日子 ,决定登报,以示亲友 !纸质版的浪漫谁懂呀 !”她表示。
▲不少人晒出结婚登报启事 。图片来源/小红书
6月22日,四川的王女士晒出与丈夫在6月21日夏至这天登报的结婚启事,并发文称 :“如何让自己的领证脱颖而出 ,登报结婚……”她还表示,自己的领证对象是初恋十年的男友 ,夏至这天登报结婚,寓意与北半球一起日久天长。
记者注意到,王女士选择刊登的报纸为四川科技报 。结婚启事除写明夫妻俩正式结婚的日期,末尾还有八个字“敬告亲友,亦作留念” 。在四川科技报6月21日刊发的报纸版面中 ,记者也找到了王女士刊登的这则结婚启事。29日 ,王女士向记者表示 ,丈夫是自己的高中同学,丈夫知道登报事宜,觉得登报是好消息最快广而告之的办法,很复古很有仪式感。
▲四川的王女士晒出在6月21日夏至当天的结婚登报启事 。图片来源/小红书
“当时领证在老家 ,急急忙忙没来得及庆祝 。结婚一个月,对象神神秘秘给的惊喜,突然拿回来一份报纸让我看……”6月24日,上海的章女士也晒出与丈夫王先生刊登在报纸上的结婚启事:“特此登报!敬告亲友,亦作留念。”白底红字,非常醒目。29日,记者联系上章女士。她表示,自己和丈夫也是在网上看到这一形式,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,而且可以保存起来,留作纪念 。她称,自己当时花了265元 。
记者注意到 ,结婚登报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。在社交平台 ,不少人晒出登报的结婚启事,甚至还有人在国外报刊刊登的 。他们中 ,既有90后,也有00后。除了写明结婚日期,还有人留下美好期许 :“愿赤绳系定,白头永偕”“愿修百年之好,共赴白头之约”……大家恍然大悟 :“原来结婚真的可以登报 !”
在线下单即可,审核后即可刊登
大家也很好奇 ,如何才能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?哪些报刊可以刊登?
有人支招称,可以通过支付宝自助登报。记者体验发现,搜索“结婚登报”,页面会跳转出多个自主登报的小程序。可根据需要 ,选择不同地方的各种报刊 。这些小程序页面显示,登报类型 ,除个人遗失、公司证照 、法院公告、债权债务、解除劳动关系公告之外,还有致歉声明、结婚启事等,有的甚至还专门设置有“真情告白”选项。可选择刊登生日祝福 、结婚启事、恋爱告白等。以江苏南京为例 ,你可以选择各类报刊,结婚启事还有模板文字可供选择。文字信息确定之后 ,可选择刊登时间,可选择多次刊登,留下姓名 、联系方式后 ,还可邮寄到家。
▲武汉某报社 ,刊登结婚启事44字 ,费用为200元。图片来源/支付宝相关小程序截图
记者选择了南京当地一家报纸,按照结婚启事模板,输入信息后 ,显示45字 ,费用为800元 。不过,报纸不同,具体收费也不同 。南京当地另一家报纸,同样的文字内容,收费仅需154元。综合来看 ,多数报刊都是按照字数进行收费,视报纸影响力 、类型不同 ,具体收费也不一样。
为此,上游新闻记者还联系了多家报社。
南京某报社工作人员表示 ,一般而言 ,结婚启事内容经过审核后 ,可以刊登在都市类媒体的专门版块,50字以内,收费为500元。如果是半版甚至以上 ,费用上万元。一般而言,半版费用在3万元左右。
四川某报社负责登报的工作人员表示 ,可以根据不同需求,在当地报刊刊登结婚启事 ,价格按照字数来 ,一般而言,50元一行,一行13字,报纸的头版一般不会刊登这些,可选择次版。如果选择刊登在专门版块,“豆腐块”价格一般在几百元左右 ,版面大费用则另外计算 。一般而言,半版价格在万元以上,不管是刊登在哪个版面,报社都要先对文字、图片等内容进行审核,审核通过才能进行刊登。
多家报社登报工作人员均表示 ,可以刊登结婚启事 ,可自主选择版面大小,费用从百多元到上万元不等,内容都需经过审核。而且,一般不会出现在头版。
结婚登报曾风行一时,便于长久保存
结婚登报 ,不是95后、00后的专利。在我们的爷爷辈甚至更早的年代,结婚登报就流行了 。
据常州晚报报道 ,民国时期 ,结婚登报曾风行一时。当时,国内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并不完善 。于是 ,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 ,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:一来知会了远近亲友;二来拥有一定法律效力 ,日后可以作为凭证;三来报纸便于长久保存 ,更具纪念意义 。当时选择结婚登报的新人和双方家庭 ,一般都思想开明、经济优渥,社会关系也比较广 。
上述报道还称 ,登报结婚并不只是中国人的习惯。在很多国家 ,该做法一直被保留到今天 。比如,澳大利亚悉尼的社区报每周都会开设专版 ,供本周结婚、生日、生子的读者刊登公告 ,或者亲友刊登祝福广告。去过东南亚地区的游客也有感受 ,报纸上三天两头的结婚公告 ,早已见怪不怪。最有名的是纽约时报的结婚告示 ,很多社会名流及其子女都会选择在此发布公告,彰显影响力 。
2013年,一名上海网友发文求助 ,试图寻找外公外婆刊登在报纸上的结婚启事 。网友们转发接力 ,最终在上海图书馆的帮助下,这对老夫妻找到了当年喜结连理的印证——一份刊登在1945年11月26日和平日报上海版上的结婚启事 ,泛黄的旧报纸 ,感动了不少人。
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实习生 张栩之
编辑:朱亮
责编:王蓉 官毅
审核 :冯飞